大美榆林
香炉寺:黄河绝壁兀然飞寺
发布日期:2020-11-02 22:30 来源:榆林日报  浏览 218打印本文

3

香炉寺榆林日报记者解永刚摄

黄河沿岸美景数不胜数,各领风骚,而佳县的香炉寺就是其中一处绝景,因其独一无二的景观而闻名,吸引了诸多艺术家来写生、摄影。

“兀然飞寺,古寺香炉,上柱苍穹,下砥中流,殿阁凌空,曲径通幽,领袖流连,百姓漫游,天造地设,壮哉千秋”,香炉寺内的这段碑文说清了它的独有特点。

兀然飞寺,是说它位于悬崖峭壁之巅,像从天上突如其来飞出的一座寺庙。

香炉寺位于佳县城东、黄河西岸的悬崖峭壁上,距离古长城仅200米。香炉寺三面临空,无可傍依,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洞相连通。香炉寺南面,有直径5米、高20余米的柱形巨石兀自耸立,与主峰间隔2米,形似高足香炉,香炉寺因此而得名。

柱形巨石顶上建有一玲珑小阁,名叫“观音阁”。寺院与观音阁之间架有3米长、1米宽的板桥,人称“天桥”,人行其上,身若悬空,莫不惊心。过桥后,向东望,滚滚黄河尽收眼底,佳临黄河大桥横贯黄河东西岸,对岸山西的吕梁山脉起伏连绵;向西北仰望,石头山顶的县城,好像与天际相接。

据记载,香炉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后陆续增补,完成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文革时,寺院惨遭破坏;1983年,寺庙被恢复原貌;2003年,陕西省政府公布香炉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虽小,却是五脏齐全,而且是佛、道并供,由老爷庙、娘娘庙、佛家庙和观音阁等7座小庙组成。山峰上的正殿是圣母祠,左右有配殿,南边有山门、石碑坊等,均为明代遗存,后经岁月的洗礼和自然风化,形成了沧桑的痕迹。寺内古树与灰瓦白墙相互映衬,颇具艺术美感的人文建筑与崎岖不平的山势互为背景,尤其是夕阳西下,太阳余晖和晚霞红光将孤亭的倒影投射在黄河水流之中,如诗如画,让人如入仙境,当地人呼之为“小蓬莱”,誉为仙境。每年都有画家来写生,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家更是屡见不鲜。

当年毛主席转战陕北时,也曾到过香炉寺。1947年10月17日,毛泽东在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的陪同下来到香炉寺。在庙里看了壁画、诗文后,他来到天桥边,准备一跃到“观音阁”,刚迈步,就被同行的人抢在前面挡住说:“主席,站在这儿看看就行了,这天桥危险。”主席问:“群众过吗?”答曰:“群众也不多过。”主席说:“只要有人过,我就过。”说毕,他稳健地跨过天桥,于奇石之上,饱览秦晋大好河山。当毛主席看到脚下的黄河渡口上木船穿梭时说:“自古黄河百害无利,这种说法应该改变。不说别的,抗战期间,是黄河替我们挡住了日本鬼子,仅这一条也足以减轻它的罪过,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们还要在黄河上架桥打坝,发展水电,变害为利,造福人民。”

七十年过去了,毛主席当年的预言全部实现了。香炉寺下,再也不见辛苦摆渡的船夫,取而代之的是连接晋陕的黄河大桥,两岸人民轻轻松松就能坐车到对岸。而昔日交通闭塞的黄河沿岸,晋陕两边也分别修通了贯通南北的沿黄公路。沿黄公路的开通必将带领沿岸群众走向更美好的生活,香炉寺也将与更多的人邂逅。

榆林日报记者 高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