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内外
皮艇少年和“小青龙”
发布日期:2022-08-02 08:44  浏览 41打印本文

八月一日,榆林市水上运动中心,汉中市皮划艇队运动员杨舟宇轩进行赛前训练。

桨在水中奋力一推,窄长的青绿色皮艇便轻巧地劈开水面,驶离岸边。8月1日下午,在榆林市水上运动中心,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汉中市皮划艇队运动员杨舟宇轩正在进行赛前训练。

“这是我的艇‘小青龙’。”言语间,杨舟宇轩满是自豪。在7月31日举行的省十七运青少年组皮划艇项目甲组男子5000米单人皮艇决赛上,杨舟宇轩和他的“小青龙”凭借“默契”配合一举夺冠。

“一年365天,300天都在一起,剩下60多天休息。”杨舟宇轩说。日夜相伴,让皮划艇运动员和他们的皮艇有着特别的感情。

“我的艇前面圆弧形的设计很好,可以轻易把浪破开。”杨舟宇轩介绍,队里会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高、体重等多种要素,分配适配的皮艇,之后他们再进行技巧、习惯上的磨合和适应。

“小青龙”是杨舟宇轩去年8月刚用上的新艇。杨舟宇轩总是害怕把艇磕了碰了,每次一上岸就赶紧先用毛巾擦一遍。一年间,“小青龙”已陪杨舟宇轩参加了包括全国皮划艇秋季冠军赛在内的大大小小多场赛事,并在省十七运成功摘金。

杨舟宇轩在省队里无话不谈的好哥们儿、西安市皮划艇队的朱飞宇,也有属于他的“小青龙”。

“除了艇,还有折叠桨,要在比赛和训练中凭感觉摸索,我调了四五次才找到合适的角度。”朱飞宇说,这项激烈的竞技运动背后,是运动员对精度、准度的细致把握。凭借日渐熟练的皮艇掌控技巧,以及愈发顺畅的手感,朱飞宇在7月31日的乙组男子5000米单人皮艇决赛中夺得冠军。

从小学游泳的杨舟宇轩有着良好的水感,但2019年参加皮艇项目后,他还是对平衡训练感到吃力。“一开始没少翻船,当时对这个运动也没概念,有过很焦躁的时候。”他说。

后来,在教练和师哥师姐悉心帮助下,他快速掌握各种技术要领。艇翻了,爬起来,又翻了,再爬起来……经过大量艰苦而枯燥的训练,才最终换来乘着“小青龙”驰骋水面的骄傲。

而对初学皮艇的朱飞宇来说还要更艰难一些,那时他还是个不会游泳的“旱鸭子”,除了平衡关,还要克服对水的恐惧。刚开始练,他只能天天在水面上荡着找感觉。最终,通过“一周六天半,天天赛道来回10次”的刻苦训练以及教练的严格督促,他在水上已游刃有余。

“这些训练对我来说已不再是负担,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运动。”说起现在对皮艇的掌控力和感受,朱飞宇坚定地说。

记者 张乐佳文/图